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從比特幣到Web3:加密世界概念演變與社會建構解析
探索Web3新世界:概念演變與社會建構
2008年至2009年,比特幣作爲互聯網原生貨幣的誕生,爲未來技術革新奠定了基礎。比特幣代表了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挑戰,試圖描繪一個平等的理想社會。其去中心化理念深刻反映了密碼朋克文化的核心精神,即通過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賦予個體經濟自主權。然而,這些理念最初主要在少數技術精英圈內傳播。
2011年,比特幣白皮書作者徹底消失於網路。這位匿名創始人因此被塑造成神祕英雄,成爲自由與去中心化精神的象徵。他的"隱退"不僅讓比特幣理念顯得更加純粹,還使其成爲近乎宗教領袖般的存在。
自2010年比特幣價值被市場發現以來,一系列基於相同技術框架的加密貨幣相繼誕生。然而,加密貨幣早期應用場景頗爲尷尬,常用於非法交易支付,似乎代表了一個"灰色地帶"。
隨時間推移,加密貨幣與市場泡沫聯繫愈加緊密。2015年,某知名智能合約平台上線,大大降低了創造加密貨幣的成本,同時催生了充滿投機的泡沫市場。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經歷第一次大規模崩盤。2021年,去中心化金融和非同質化代幣浪潮席卷市場,再次掀起投資狂潮,卻在2022年又一次崩盤。隨着全球監管機構關注與介入,加密貨幣面臨日益嚴峻的合規壓力,進一步加劇其市場污名化。
許多人認爲"區塊鏈"與比特幣幾乎同時出現,甚至更早,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搜索趨勢數據,Blockchain一詞直到2012年至2013年間才開始被用於描述比特幣背後的分布式系統技術。區塊鏈這個詞的出現作爲符號建構策略,賦予了技術堆棧新的象徵意義。從此,技術被從市場投機標籤中剝離,塑造了"信任機器"的中立形象。技術公司因此得以在金融、供應鏈、醫療、政府數據管理等更廣泛領域推動市場。
加密貨幣行業對自身被污名化並非不自知,早就開始嘗試用新術語重新定位。兩個最有影響力的名詞:元宇宙和Web3,都是舊詞新用的代表。
元宇宙概念源於1992年科幻小說,指與現實平行的虛擬世界。加密貨幣行業借此表達在互聯網世界重造經濟系統的願景。然而,當某社交媒體巨頭改名時,元宇宙敘事被改寫爲與VR、AR相關的數字世界願景,展示了話語操控背後的角力。
Web3由某知名開發者於2014年提出,表達加密貨幣驅動的、用戶主權互聯網理想。這個概念長期處於邊緣,直到2021年才被重新發現並沿用至今。
在這些詞的演變中,我們看到技術和行業命名是社會建構的過程。每個詞背後都有利益羣體,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施加影響。
全球各地由加密貨幣派生的術語數不勝數,每個地區都有流行用法。某國際金融中心希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樞紐,通過具體應用場景和監管框架構建穩定市場。目前,該地區使用最多的詞包括虛擬資產、代幣化資產、真實世界資產和Web 3.0。這些詞匯試圖與加密貨幣的投機、泡沫形象切割,重塑市場信任與敘事。
從比特幣到區塊鏈,從加密貨幣到Web3和代幣化資產市場,每個新概念誕生背後都有社會建構邏輯。概念創新並非技術革新,可能只是利益羣體應對市場變化、吸引用戶和資本的話語重塑。概念更替並非風險消弭,它們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也將風險隱藏在新迷宮裏。無論名詞如何變化,人性不會改變。
金融市場,無論傳統還是新興,都是暗流湧動之地——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