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阅读系列 (1):从文化基因到Memecoins
陶渊明曾写道:“读书好,但不要追求深刻理解;当你有了领悟时,可以忘记吃饭。”在这里,“不要追求深刻理解”的意思与现代解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使它成为这个话题的一个合适开端。
在互联网时代,有一种好奇的模式显得格外突出:词语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对它们实际理解的速度。当某些术语变得广为流传时,它们的原始含义往往被稀释、改变或完全转变。“表情包”现在通常被简化为猫狗图片,“PUA”被等同于情感操控,而“黑暗森林理论”则被随意用来描述加密圈中的适者生存。实际上,这些概念每一个都有值得重新审视的丰富背景。
本系列旨在以简单、有趣的方式解读这些术语——探讨它们的起源和演变。
以“meme”为例。在中国互联网文化中,它几乎与“meme图像”同义,然而这个术语的出现早于互联网。它首次由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用来描述文化思想、习俗和信息如何像基因一样通过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我在近二十五年前中文翻译发布后不久阅读了这本书。从本质上看,meme并不仅仅是关于幽默;它是关于复制、传播和演化。这个词本身结合了希腊语的mimeme (模仿)与“基因”,突显了它的生物类比。
在网络出现之前,模因可以是一行诗、一段旋律、一个哲学概念或一个电影场景。例如,苏东坡的诗句“回首苍凉地,归来无风雨,无阳光”经历了千年之久——这并不是因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