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明確:開源智能合約開發者無須為非故意行為承擔刑責

美國司法部(DOJ)刑事司司長 Matthew Galeotti 在 8 月 21 日的美國創新項目高峰會上明確表示,僅僅編寫沒有犯罪意圖的程式碼並不構成犯罪。這一表態為加密貨幣與智能合約開發者劃定了更清晰的刑事責任邊界,被視為迄今對數位資產開發者最明確的法律指導之一。

DOJ:無惡意程式碼不構成犯罪

Galeotti 在演講中指出,開發者如果只是向開源專案貢獻程式碼,且沒有協助、教唆或參與特定犯罪的意圖,就不會承擔刑事責任。

他強調,協助與教唆指控、共謀起訴都需要檢方證明特定犯罪意圖,這為針對開發者的案件設立了更高的舉證門檻。

這一聲明直接回應了業界對「智能合約開發者可能因第三方濫用代碼而被追責」的擔憂。

無牌匯款與去中心化軟體的法律保護

針對 18 USC 1960 條款下的無牌匯款指控,Galeotti 表示,若沒有證據顯示被告明知法律要求並故意違反,司法部將不會提起刑事訴訟。

他特別指出,真正去中心化且自動執行點對點交易的非託管軟體,不會因第三方沒有資產保管權而觸發新的 1960(b)(1)(C) 指控。

這意味著,非託管加密軟體在符合法律與技術條件下,不會被視為未經許可的資金轉移業務。

合法創新與犯罪行為的界線

司法部的新指引明確區分了「中立工具的合法開發」與「惡意濫用」。

合法開發者:若無犯罪意圖,不應因第三方濫用而承擔刑責。

濫用者:檢方應將追訴重點放在利用工具實施犯罪的行為人,而非善意創作者。

Galeotti 表示,這種「技術中立」的執法方式,將數位資產犯罪與傳統金融違法行為一視同仁,同時避免過度監管扼殺創新。

對加密開發者與產業的意義

這一政策信號對加密產業尤其是開源社群具有深遠影響:

降低法律不確定性:開發者在無惡意的情況下貢獻代碼,不必擔心被誤認為協助犯罪。

鼓勵去中心化創新:真正去中心化的非託管應用將獲得法律保護。

明確監管邊界:檢方需證明具體犯罪意圖才能追訴開發者,防止濫用法律打擊技術創新。

结语

美國司法部的最新聲明,為智能合約與開源軟體開發者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安全邊界,也釋放出「保護合法創新、打擊惡意濫用」的監管信號。隨著去中心化金融與區塊鏈應用的快速發展,這一政策有望減輕開發者的法律顧慮,推動加密產業的健康成長。更多加密監管與政策動態,請關注 Gate 官方平台。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