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引爆手機行業新戰場:廠商布局與挑戰並存

robot
摘要生成中

AI大模型成爲手機行業新戰場,廠商紛紛布局但挑戰仍存

當前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主要依賴設備升級週期推動。自2019年以來,5G驅動的手機更換熱潮已持續近四年。然而,全球手機更換週期已達到歷史最長的43個月。面對這一困境,國內手機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AI大模型,試圖開闢新的戰場。

手機廠商爭相布局AI大模型

近期,多家國內手機廠商相繼發布自研AI大模型:

  • 小米推出13億參數的手機端大模型,號稱某些場景可與60億參數雲端模型媲美。
  • 華爲宣布將"盤古大模型"深度整合進HarmonyOS 4系統。
  • OPPO發布基於AndesGPT的"小布助手"進行公開測試。
  • vivo計劃推出覆蓋十億、百億及千億三大參數級別的AI大模型矩陣。

各大廠商希望借助AI技術優勢,在高端市場塑造更具競爭力的品牌形象,刺激用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同時帶動產品價格漲。業內預計,未來兩年將是AI在手機上的創新大爆發時期。

大模型移動端落地面臨挑戰

盡管各廠商在宣傳中表現得輕鬆,但在手機上運行大型模型實際面臨諸多挑戰:

  1. 對手機硬件要求高,特別是處理器和內存。
  2. 大模型佔用過多工作內存可能導致其他應用受限。
  3. 計算能力要求高,需要保證足夠快的生成速度。
  4. 高負載計算會導致手機發熱嚴重,影響電池續航。

因此,業界目前主要採用端雲協同策略。聯發科與OPPO、vivo等廠商合作,共同研發大模型在端側的輕量化部署方案。端側大模型可提供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數據安全性,但仍需結合雲端模型來應對復雜問題。

潛在挑戰與反思

雖然各廠商積極布局,但仍面臨一些潛在挑戰:

  1. 對"大模型"的定義仍不明確,手機端的模型是否真能稱爲"大模型"存疑。
  2. 爲適應手機,大模型需要大幅壓縮,可能損失原有的學習深度。
  3. 目前應用過於集中於語音助手,是否真正考慮用戶需求值得商榷。
  4. 手機上的"殺手級"AI應用仍未明確。

總的來說,AI大模型在手機領域的真正普及仍處於初期探索階段。當前的種種努力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發展道路仍充滿未知和挑戰。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StealthMoonvip
· 07-22 13:02
又一波韭菜收割
回復0
WalletsWatchervip
· 07-22 13:02
别整新花样了 直接把系统优化好不行吗
回復0
空投碎片收集者vip
· 07-22 12:59
内存大炸弹不可避...
回復0
MeaninglessGweivip
· 07-22 12:41
和预言家说的一样 跟风的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