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項目治理新趨勢:基金會模式式微 公司制結構崛起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項目治理新範式:基金會模式面臨挑戰,公司制結構興起

十一年前,以太坊基金會在瑞士成立,開創了加密項目治理的先河。在隨後的"萬鏈齊發"時代,基金會模式成爲了Layer1項目的標準配置,以去中心化、非營利和服務社區爲核心理念,一度被視爲區塊鏈項目治理的黃金標準。

然而,近期業內對基金會模式的討論再次升溫,這種理想化結構在現實中的困境逐漸顯露,基金會的光環正在迅速褪去。

基金會退場倒計時?公司制崛起與加密治理範式重構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基金會模式的困境

理想中,基金會應該是項目從初創階段過渡到自治治理的重要橋梁。但隨着許多項目進入成熟期和規模化階段,這種機制開始暴露出結構性問題。內部矛盾、資源分配不當、社區參與感降低等問題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項目基金會在實際運作中遇到治理失衡的困境。

一些知名項目的基金會就曾陷入爭議。某Layer2項目的基金會在未經社區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調用大量代幣,引發強烈反對;另一個DeFi項目的基金會因不當使用代幣進行槓杆操作,導致清算危機和幣價暴跌;甚至連以太坊基金會也因高位套現、效率低下等問題多次受到質疑。

權力結構方面,早期某項目因基金會與創始團隊之間的權力爭鬥陷入長期內耗,不僅延誤了發幣進程,還引發投資者訴訟。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個知名公鏈項目上,其基金會被指責邊緣化創始人,並在關鍵治理事務上缺乏作爲。

這些案例反映出,當前部分基金會面臨着治理流程不透明、權力結構模糊、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薄弱,以及社區參與和反饋機制不足等問題。在監管環境趨於友好和行業快速變革的背景下,基金會的角色定位與治理模式亟需重新審視和升級。

基金會退場倒計時?公司制崛起與加密治理範式重構

隱藏的利益網路與代幣表現

在加密項目的實際運營中,基金會與開發公司的角色分工逐漸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基金會負責治理協調、資金管理與生態資助,而技術開發則通常由獨立的開發公司承擔。然而,這背後可能存在着復雜的利益關係網路。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北美項目背後已形成專業化的基金會"架構輸出團隊",由律師和傳統合規顧問組成。他們爲項目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公司+基金會"模板,協助合規發幣、設計治理架構,並深度參與空投規則、生態基金投向等關鍵決策。

然而,這些董事往往並非項目核心成員,而是以高額年薪掛名擔任基金會要職。在未深度參與產品開發的情況下,他們卻擁有實質性的"合規否決權",甚至可能影響關鍵資源的分配。

通過對近期基金會活躍度高的一批公鏈項目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其代幣在過去三個月到一年的市場表現普遍不佳。雖然這一趨勢也受到整體市場下行的影響,但仍引發了人們對基金會主導模式效果的質疑。

基金會退場倒計時?公司制崛起與加密治理範式重構

公司制結構的興起與基金會的未來

有消息稱,已有兩家市值排名前200的項目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撤銷基金會架構,直接並入開發公司。作爲加密項目的兩種主要組織形式,基金會與公司制各有側重:基金會強調非營利、去中心化與生態治理,而公司制則以效率與增長爲導向,追求業務發展和市值提升。

與此同時,業內知名投資機構也表示,開發公司模式能夠更精準調動資源、吸引人才並快速應對變化。隨着加密項目尋求美股上市的趨勢升溫,幣股聯動效應加劇,公司主導的治理結構似乎更具優勢。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基金會的退出似乎已經進入倒計時。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基金會模式將完全消失,而是可能催生出更加靈活、高效的混合治理模式。未來,加密項目的治理結構或將更加多元化,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和監管環境的需求。

基金會退場倒計時?公司制崛起與加密治理範式重構

ETH-4.13%
DEFI15.1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解码先生vip
· 07-24 21:42
权力集中的毛病终于有人管了
回復0
MeaninglessGweivip
· 07-24 18:31
基金会啥的都是忽悠人的
回復0
ShamedApeSellervip
· 07-24 16:59
基金会套娃玩不下去啦
回復0
盲盒开出大熊猫vip
· 07-21 23:21
gm jyb 哪都有你
回復0
ShadowStakervip
· 07-21 23:20
哈哈,治理戏剧永无止境……说实话,这只是重新品牌化的中心化。
查看原文回復0
APY Whisperervip
· 07-21 23:14
资源就这点 还争上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