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2023WAIC大会直击:国产AI大模型加速落地 算力芯片企业争相“秀肌肉”
记者:徐一鸣 见习记者:孙文青
7月6日,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展会首日,一位参展人员笑称“不跟大模型沾点边都不好意思来参会”。
在此次展会上,登临科技、燧原科技、瀚博半导体、沐曦等多家参展商或推出新品,或带来了产品最新落地成果。
算力芯片企业争相“秀肌肉”
无论从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展览面积来看,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均创历届之最。5万平方米的世博主展览馆吸引了超过400家参展企业,首发首展新品达到30余款。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以及为之提供算力支撑的芯片、智能计算企业是一众参展商中的“亮点”。
在展会现场,瀚博半导体、燧原科技、登临科技等国内芯片均利用自家产品演示运行大语言模型、AI绘画、文生PPT等。
高端GPU芯片公司瀚博半导体已连续三年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此次,瀚博半导体“一口气”发布了包括SG100全功能GPU芯片、LLM大模型AI加速卡以及高性能生成式AI加速卡等6款新品,为AI大模型、图形渲染和高质量内容生产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据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AI大模型和元宇宙需要GPU强大的AI并行算力和图形渲染力支撑,为云端大芯片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具有并行计算能力的GPU芯片作为大模型计算的“大脑”将为大模型生成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撑。
同样作为芯片设计企业,燧原科技在此次展会上发布了文生图MaaS平台服务产品——燧原曜图,能够为用户提供大模型的微调和MaaS服务并提升大模型应用的上线速度和效率。登临科技和天数智芯则“抢先一步”,直接带来了应用落地的实际案例。
记者在登临科技展台注意到,公司此次一并推出了大模型、智算中心、创新应用以及创新硬件四个展区。在大模型展示区域,登临科技特别展示了最新一代创新通用GPU产品-GoldwasserII系列以及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可交互界面。
在此次展会上,作为国内首家量产通用GPU企业,天数智芯对外宣布公司天垓100芯片在日前完成百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后,将继续完成更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训练。
除通用算力芯片外,基于高性能芯片的AI模型应用也是行业未来“重头戏”。一直以来,汇纳科技通过AI传感器、人工采集、互联网以及AI模型生产四大渠道,为实体商业领域的购物中心、零售品牌等用户以及各级政务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数据支持服务。下一步,公司将基于现有数据底座推动更多企业、政务部门数字化转型。
“人均算力”市场前景广阔
展会上的火热程度仅仅是国内大模型快速发展的一隅。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支持举措,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供给,从而构筑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按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从短期来看,AI大模型无疑将成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不少算力芯片参展商较为看好AI大模型发展过程中的国产化机遇。
“大模型应用发展直接将英伟达带入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对于我们国内厂商来说的话,其实也存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上述参展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在算力中心或者其他的细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必然是一个趋势,至少往后5-7年,相关企业还是会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
不过,区别于海外大模型发展路线,登临科技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大模型的发展跟海外是不一样的。海外是主要是面向C端,比如亚马逊、谷歌、OpenAI这些,那么中国会有很多公司主要做B端,像在医疗、国央企的应用。因此,整体解决方案的性能、功能和性价比格外重要。”
面对AI大模型对于底层算力需求与日俱增,天数智芯董事长兼CEO盖鲁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家现在能看到很多从事大模型开发的企业,少的需要百亿参数,多的需要几千亿参数,所以未来对算力的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多。用同行的话来说,未来应该是按人均算力,即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算力,就像现在计算每天人均消耗多少电量一样。
多家券商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大模型催生算力需求,AI产业需求持续爆发。国内大模型自研AI大模型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大模型的涌现开启了算力“军备赛”。同时,大模型参数呈现指数规模,进一步引爆海量算力需求。随着国内外科技企业持续对AI大模型领域的投入,AI产业相关的芯片产业链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