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业从业者需警惕 职务侵占等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行业从业者需警惕职务侵占等法律风险

近期,有关加密行业从业者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犯罪的问题引发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明确法律红线,共同推动web3的健康发展。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相对简单:

  1. 主体身份: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 客观行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3. 行为后果:根据涉案金额大小,可判处不同刑期

需要注意的是,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仅为3万元,门槛较低。

加密行业的特殊性

自2017年以来,我国对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监管日益严格。2021年后,虚拟货币相关经营活动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交易所等机构纷纷迁往海外。

目前,国内相对安全的加密创业主要集中在不涉及发币的区块链项目、虚拟货币钱包公司等领域。虽然政策禁止境外交易所向内地居民提供服务,但实际上许多交易所仍在内地保留技术、客服等团队。

这种情况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某项业务被官方定性为非法,但实际上仍在内地"稳健"存在,甚至司法机关还会与这些机构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

加密行业员工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

尽管一些加密企业的业务在内地被定性为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员工就不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司法实践表明,即使公司从事的是虚拟货币等高风险业务,也不影响对员工涉嫌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

关键在于如何证明某人是加密企业的员工。除了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形式要件外,更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对其有管理、支配权以及是否支付劳动报酬。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密企业采用特殊的用工方式,如通过劳务公司、实控公司雇佣,或直接以加密货币发放工资。这在确定职务侵占罪被害人身份时可能引发争议。

此外,如果涉案财物是虚拟货币,是否构成相应犯罪也存在一定争议。对于主流虚拟货币,由于其财产属性已获得普遍认可,构罪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公司自发行的代币或未兑现的预期利益,则存在较大争议。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适用

在加密行业中,一些从业者可能同时涉及职务侵占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例如,某高管在引进业务合作过程中收受他人财物,同时又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数罪并罚,刑期叠加。

结语

随着行业发展,加密企业对内部腐败的打击力度正在加大。同时,新加坡、香港等地区对web3产业的合规监管也日趋严格。未来,加密行业的内部合规建设有望与传统互联网公司趋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严格。从业者应当提高法律意识,严守职业操守,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无情的套利机器vip
· 8小时前
3w也能立案 佛了 别碰人家的币啊
回复0
Hodl信仰者vip
· 8小时前
3万就立案?建议提前计算好风险系数
回复0
区块链养老院院长vip
· 8小时前
这阈值太低了 秒被干没
回复0
LiquidatedAgainvip
· 8小时前
血的教训啊 谁没年轻冲动过 但坐牢是真冲不起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