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争议升级 鲍威尔去留引市场担忧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联储主席之位岌岌可危?政经角力下的货币政策困局

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如今更是借装修争议为由展开新一轮攻势。这场看似荒诞的政治戏码,正将全球市场情绪推向临界点。

鲍威尔如今背负着怎样的压力?若他真的被迫离任,又将引发怎样的风暴?

特朗普与鲍威尔:七年博弈

特朗普和鲍威尔的核心分歧在于货币政策取向:一方力主降息,一方坚持现状。这一矛盾自2018年起便持续至今。

有趣的是,鲍威尔最初上任正是源于特朗普的提名。2018年2月,鲍威尔正式就任美联储主席。当时特朗普期望鲍威尔能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

然而仅仅数月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2018年10月,特朗普首次公开批评鲍威尔,称美联储加息过快是"最大的威胁",指责鲍威尔"疯了"。此后,特朗普持续向鲍威尔施压,口水战不断升级。

2022年,鲍威尔获得连任,任期延至2026年5月。进入2024年大选年后,情况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多次批评鲍威尔"行动太慢、降息不力",并多次要求其辞职。

然而,根据美国法律,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解除美联储主席职务,除非能提供"违法或严重失职"的证据。

今年7月,特朗普团队突然抛出新的指控:以"存在政治立场偏差"和"在国会做虚假陈述"为由,要求国会调查鲍威尔,并指控美联储总部建筑翻新项目存在重大违规嫌疑。

与此同时,有传言称鲍威尔正"考虑离职",使得整件事迅速发酵。七年的权力博弈,似乎正迎来高潮。

7年前特朗普亲自任命鲍威尔,如今却绞尽脑汁逼其离职

鲍威尔的困境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罗伯特·赫策尔直言:"美联储已被逼入死角"。

当前,鲍威尔正身处货币政策的"炼狱":一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物价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已显现降温迹象。这种双重威胁给鲍威尔和美联储的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若美联储过早降息,可能导致消费者通胀预期失控;若选择加息稳通胀,可能引发债市动荡、利率飙升,甚至触发"金融恐慌"。

除经济困局外,鲍威尔还面临激烈的政治攻防战。面对特朗普的施压,鲍威尔选择迎战。他请求监察长继续审查总部翻新项目,并罕见地通过官方渠道发声,详细回应成本上涨原因,反驳"奢华装修"指控。

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使鲍威尔正处于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

7年前特朗普亲自任命鲍威尔,如今却绞尽脑汁逼其离职

鲍威尔离职的潜在影响

若鲍威尔因压力下台,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锚"可能发生松动。

某银行外汇策略全球主管分析称,若鲍威尔被强行撤换,24小时内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可能暴跌3%-4%,固定收益市场将出现30-40个基点的抛售。美元和债券将背负"持续性"风险溢价,投资者还可能担忧美联储与其他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被政治化。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经济当前脆弱的外部融资状况,这可能导致比我们预测更剧烈、更具破坏性的价格波动。"

另一家金融机构的策略师团队发布报告称,鲍威尔提前离任"可能性较低",但若发生将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因为投资者会预期利率下行、通胀加速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减弱。他们还指出,这将形成美元贬值的"致命组合"。

7年前特朗普亲自任命鲍威尔,如今却绞尽脑汁逼其离职

从风险资产角度来看,即便特朗普成功更换美联储主席,也未必能完全控制货币政策。如果通胀再度抬头,新任主席最终也可能不得不回归紧缩路线。若美联储在经济稳定、失业率低的情况下于9月开始降息,风险资产可能短期受益,加密市场也将获得提振。但当前利率仍在4.5%,后续仍有大量政策空间需要释放。

鲍威尔的位置稍有动摇,市场便可能剧烈震荡。这不仅是一场货币政策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乎美联储独立性的重要较量。

7年前特朗普亲自任命鲍威尔,如今却绞尽脑汁逼其离职

TRUMP3.19%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gas_fee_therapyvip
· 08-08 14:49
看谁先扛不住了呗
回复0
后知后觉小王vip
· 08-08 14:49
啊这...就我一个人觉得鲍威尔现在像当年的耶伦吗
回复0
难道我又错过空投vip
· 08-08 14:48
涨跌都是爹 随缘就好
回复0
熊市苦修僧vip
· 08-08 14:48
周期轮回 看破不说破 又一次见底时相遇
回复0
空投民工小张vip
· 08-08 14:38
装修也能撕起来 真是乱的不行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