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学校园对话:创业投资领袖的学术探索与战略布局2025年6月19日,在香港大学校园内,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在两位业界翘楚之间展开。作为香港大学博士课程的同学,某知名投资集团董事长杜均分享了他重返校园深造的初衷、不同投资实体的战略布局,以及对香港加密金融市场的深刻见解。## 二十年创业经验的学术升华2024年,恰逢杜均创业二十周年之际,他选择重返校园,攻读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回顾2004年的创业起点和2005年为创业而退学的决定,杜均坦言过去二十年他一直忙于创业和投资实践,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性思考。2024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博士课程,他希望将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提炼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我的目标是将创业和投资的实战经历升华为方法论,打造成可供我和同事使用的系统化工具。"杜均表示,这不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更是对过往经历的深度反思。他期望通过学术视角,构建一套可复制的知识框架,为未来的创业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从加密货币到人工智能:多元化的投资布局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知名人士,杜均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他新成立的投资实体展现了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在对话中,杜均详细阐述了其不同投资实体在定位、结构和业务方向上的差异。他提到,早期成立的投资基金采用传统的5+2投资周期模式,外部投资人带来的回报压力限制了对长期项目的支持。"有些项目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传统投资周期难以完全适应。"杜均解释道。相比之下,新成立的投资集团更像是一个联合家族办公室,资金主要来自杜均本人及另一位核心股东。这种结构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无需背负短期回报压力,能够以更长远的眼光陪伴创业者成长。"我们的资金是相对长期的,三年、五年、十年都不成问题。"杜均强调,新实体的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长跑伙伴"。在投资方向上,新实体也显示出更多元化的布局。杜均透露,其投资重心已转向人工智能领域,特别关注能够产生实际现金流、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AI应用项目。"我们不投资算力或大模型,因为以我们的资金规模和北美资源,难以在这些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杜均坦言,他们更关注AI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如AI安全、AI人才招聘、AI税务和财务工具等。这些项目以"简单提效"为目标,紧贴市场需求,旨在AI爆发期捕捉最佳投资回报。## 香港:加密金融的战略要地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杜均对香港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头堡",在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包括稳定币监管框架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全球区块链企业和人才的关注。"香港在加密货币相关法规的先进性和可执行性上甚至超越了美国。"杜均评价道。他指出,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结合其国际化优势,有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杜均所在的团队早在2022年就通过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港设立办公室,并积极申请相关牌照。其中,金融托管业务被视为在香港的核心发展方向。杜均认为,结合香港的稳定币政策,托管业务有望衍生出更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为加密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从二十年创业历程的实践者到重返校园系统学习的求知者,杜均展现了一位行业领袖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从早期专注加密货币领域,到如今拓展至AI应用层面,他不仅拓宽了自身的投资视野,更以长期陪伴的姿态支持创业者。同时,作为香港加密市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杜均对本地政策的洞察和业务布局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才能在快速演变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这或许是这位行业资深人士给出的最诚恳建议。
投资大佬重返校园:AI布局与香港加密金融战略解析
香港大学校园对话:创业投资领袖的学术探索与战略布局
2025年6月19日,在香港大学校园内,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在两位业界翘楚之间展开。作为香港大学博士课程的同学,某知名投资集团董事长杜均分享了他重返校园深造的初衷、不同投资实体的战略布局,以及对香港加密金融市场的深刻见解。
二十年创业经验的学术升华
2024年,恰逢杜均创业二十周年之际,他选择重返校园,攻读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回顾2004年的创业起点和2005年为创业而退学的决定,杜均坦言过去二十年他一直忙于创业和投资实践,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性思考。2024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博士课程,他希望将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提炼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我的目标是将创业和投资的实战经历升华为方法论,打造成可供我和同事使用的系统化工具。"杜均表示,这不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更是对过往经历的深度反思。他期望通过学术视角,构建一套可复制的知识框架,为未来的创业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从加密货币到人工智能:多元化的投资布局
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知名人士,杜均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他新成立的投资实体展现了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在对话中,杜均详细阐述了其不同投资实体在定位、结构和业务方向上的差异。
他提到,早期成立的投资基金采用传统的5+2投资周期模式,外部投资人带来的回报压力限制了对长期项目的支持。"有些项目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传统投资周期难以完全适应。"杜均解释道。
相比之下,新成立的投资集团更像是一个联合家族办公室,资金主要来自杜均本人及另一位核心股东。这种结构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无需背负短期回报压力,能够以更长远的眼光陪伴创业者成长。"我们的资金是相对长期的,三年、五年、十年都不成问题。"杜均强调,新实体的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长跑伙伴"。
在投资方向上,新实体也显示出更多元化的布局。杜均透露,其投资重心已转向人工智能领域,特别关注能够产生实际现金流、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AI应用项目。
"我们不投资算力或大模型,因为以我们的资金规模和北美资源,难以在这些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杜均坦言,他们更关注AI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如AI安全、AI人才招聘、AI税务和财务工具等。这些项目以"简单提效"为目标,紧贴市场需求,旨在AI爆发期捕捉最佳投资回报。
香港:加密金融的战略要地
作为行业领军人物,杜均对香港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头堡",在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包括稳定币监管框架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全球区块链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香港在加密货币相关法规的先进性和可执行性上甚至超越了美国。"杜均评价道。他指出,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结合其国际化优势,有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杜均所在的团队早在2022年就通过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港设立办公室,并积极申请相关牌照。其中,金融托管业务被视为在香港的核心发展方向。杜均认为,结合香港的稳定币政策,托管业务有望衍生出更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为加密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从二十年创业历程的实践者到重返校园系统学习的求知者,杜均展现了一位行业领袖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从早期专注加密货币领域,到如今拓展至AI应用层面,他不仅拓宽了自身的投资视野,更以长期陪伴的姿态支持创业者。同时,作为香港加密市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杜均对本地政策的洞察和业务布局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才能在快速演变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这或许是这位行业资深人士给出的最诚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