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应用初期阶段的经济模型探讨近期参与了一场关于链游资产的讨论,其中一位嘉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目前GameFi的生命周期太短,原因是大多采用了庞氏模型。这引发了我对Web3应用经济模型的深入思考。事实上,庞氏模型可以被视为Web3应用类项目在初期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过渡形式。我们不妨将问题更准确地表述为:为什么绝大多数Web3应用类项目的经济模型在起步阶段都呈现出庞氏特征?要预测Web3能否以何种商业模式颠覆Web2,深入研究Web3的经济模型至关重要。虽然"颠覆"这个词常被滥用,但随着认知的深化,我开始认为Web3在未来可能真的具有颠覆性潜力。即使这种颠覆最终未能实现,保持这种信念也有助于我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保持长期投资的耐心。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商业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产品方与用户的直接关系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产品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产品方销售产品,用户为产品的基本功能付费。优质产品能够建立品牌认知,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这是一种单向的产品方与用户的关系模式。## 第二阶段:产品方、平台方与用户的三方关系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数字系统紧密结合。此时,平台方应运而生。他们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发产品吸引用户,然后利用用户资源和入口优势与产品方合作。同时,平台方还通过广告等方式变现用户流量。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采用了这种平台模式。然而,在初期获取用户时,平台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补贴来吸引用户,这些资金通常来自风险投资。投资机构之所以愿意投入,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商业模式最终会有产品方买单,平台方有望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随着平台方的发展,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私域流量、网红主播带货等。这些新模式试图为用户提供除产品基本功能外的额外价值,但本质上仍是在消费用户。总的来说,在第二阶段,产品方和平台方实现了双边增长,但最终仍是以消费用户为代价。虽然一些新模式让用户获得了额外的体验,但用户仍然是被消费的对象。## 第三阶段:产品方、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的新型关系Web3试图解决第二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在Web3的理想模型中,中间连接环节从中心化的Web2平台转变为由去中心化协议组成的体系,体现了去中心化、隐私保护和共识确权等Web3特性。从用户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用户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数字资产。2. 个人信息的使用权由用户自主决定。3. 用户拥有投票权,可以参与去中心化系统的治理。然而,目前许多Web3应用项目生命周期短暂,仍呈现庞氏特征的原因在于,现阶段还没有真正的产品方参与其中。当前的Web3生态主要是"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缺乏最终的产品方来支撑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转。目前,Web3领域尚未出现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对于普通Web2用户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尝试使用Web3产品。无论是DeFi、SocialFi还是GameFi,都难以convincingly解释它们能为用户的实际生活带来什么价值。核心问题在于,这些Web3应用目前还无法有效解决Web2世界中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痛点。但这并不意味着Web3是一个伪命题。目前Web3处于早期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成熟的产品方。然而,回顾过去五年Web3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断进化:从简单的公链和代币,到DeFi的出现,再到NFT和链游的兴起,Web3正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模块。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自循环的雏形体系;NFT开始展现价值沉淀的特性;链游作为Web3应用的先行者,正在探索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游戏能否进入传统游戏用户群体。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参考AI的发展历程,从2007年深度学习概念提出到2023年ChatGPT被广泛接受,也花了16年时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真实产品方参与的"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模型可能会持续存在,庞氏模型也将继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庞氏模型作为一种经济模型类型,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应用。那么,什么时候会有真正的产品方愿意进入Web3领域,使之能够摆脱纯粹的庞氏模型?我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全球范围内的法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 Web3基础设施完善,安全性问题得到解决。3. 去中心化的理念开始被广泛接受,人们意识到中心化系统的局限性。4. 出现Web2无法解决或解决成本过高的痛点问题,而Web3能够有效解决。总之,Web3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其经济模型和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关注Web3的发展动向,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
Web3应用经济模型演变:从庞氏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Web3应用初期阶段的经济模型探讨
近期参与了一场关于链游资产的讨论,其中一位嘉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目前GameFi的生命周期太短,原因是大多采用了庞氏模型。这引发了我对Web3应用经济模型的深入思考。
事实上,庞氏模型可以被视为Web3应用类项目在初期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过渡形式。我们不妨将问题更准确地表述为:为什么绝大多数Web3应用类项目的经济模型在起步阶段都呈现出庞氏特征?
要预测Web3能否以何种商业模式颠覆Web2,深入研究Web3的经济模型至关重要。虽然"颠覆"这个词常被滥用,但随着认知的深化,我开始认为Web3在未来可能真的具有颠覆性潜力。即使这种颠覆最终未能实现,保持这种信念也有助于我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保持长期投资的耐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商业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产品方与用户的直接关系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产品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产品方销售产品,用户为产品的基本功能付费。优质产品能够建立品牌认知,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这是一种单向的产品方与用户的关系模式。
第二阶段:产品方、平台方与用户的三方关系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数字系统紧密结合。此时,平台方应运而生。他们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开发产品吸引用户,然后利用用户资源和入口优势与产品方合作。同时,平台方还通过广告等方式变现用户流量。
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采用了这种平台模式。然而,在初期获取用户时,平台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补贴来吸引用户,这些资金通常来自风险投资。投资机构之所以愿意投入,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商业模式最终会有产品方买单,平台方有望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
随着平台方的发展,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私域流量、网红主播带货等。这些新模式试图为用户提供除产品基本功能外的额外价值,但本质上仍是在消费用户。
总的来说,在第二阶段,产品方和平台方实现了双边增长,但最终仍是以消费用户为代价。虽然一些新模式让用户获得了额外的体验,但用户仍然是被消费的对象。
第三阶段:产品方、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的新型关系
Web3试图解决第二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在Web3的理想模型中,中间连接环节从中心化的Web2平台转变为由去中心化协议组成的体系,体现了去中心化、隐私保护和共识确权等Web3特性。从用户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然而,目前许多Web3应用项目生命周期短暂,仍呈现庞氏特征的原因在于,现阶段还没有真正的产品方参与其中。当前的Web3生态主要是"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缺乏最终的产品方来支撑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转。
目前,Web3领域尚未出现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对于普通Web2用户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尝试使用Web3产品。无论是DeFi、SocialFi还是GameFi,都难以convincingly解释它们能为用户的实际生活带来什么价值。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Web3应用目前还无法有效解决Web2世界中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痛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Web3是一个伪命题。目前Web3处于早期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成熟的产品方。然而,回顾过去五年Web3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断进化:从简单的公链和代币,到DeFi的出现,再到NFT和链游的兴起,Web3正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自循环的雏形体系;NFT开始展现价值沉淀的特性;链游作为Web3应用的先行者,正在探索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游戏能否进入传统游戏用户群体。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参考AI的发展历程,从2007年深度学习概念提出到2023年ChatGPT被广泛接受,也花了16年时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真实产品方参与的"去中心化体系与用户"模型可能会持续存在,庞氏模型也将继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庞氏模型作为一种经济模型类型,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和应用。
那么,什么时候会有真正的产品方愿意进入Web3领域,使之能够摆脱纯粹的庞氏模型?我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总之,Web3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其经济模型和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关注Web3的发展动向,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