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香港监管沙盒引领加密货币创新监管新模式
加密货币监管沙盒:创新与监管的平衡之道
近期,香港证监会宣布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监管沙盒概念的关注。监管沙盒最初由英国政府在2015年3月提出,旨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让监管机构有机会探索适合新兴金融科技的监管方式。
这一创新监管模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针对加密货币和虚拟金融的监管沙盒。在中国,除了香港之外,江西赣州、山东泰州、浙江杭州和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开始了监管沙盒的探索实践。
赣州和香港的监管沙盒实践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2017年7月,江西省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启动,这是中国大陆首个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区块链监管沙盒。该园区不仅提供了物理空间,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推动区块链备案等。然而,这种模式更像是一个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其政策实验的广泛推广可能性较小。
相比之下,香港的监管沙盒更接近国际标准。香港证监会计划通过两个阶段的沙盒监管,探索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作情况,并据此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正式监管框架。这种由最高监管机构推行的模式,政策实验的目标性和推广可能性都较高。
然而,一些地方的"监管沙盒"实践存在偏差。深圳、青岛等地成立的所谓监管沙盒,实际上更像是产业园区或孵化器,缺乏监管机构的直接参与。这些项目虽然冠以"监管沙盒"之名,但实质上难以达成真正的监管创新目标。
真正的监管沙盒应该连接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探索适合新兴技术的监管政策。物理空间并非核心,关键在于实现监管创新。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以监管沙盒之名行产业园区之实,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集聚,但对推动监管机制与金融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贡献有限。
未来,中国在推进监管沙盒实践时,需要更加注重监管创新的本质,真正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平衡。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也需要行业自律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创新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