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巨头争夺稳定币新战场稳定币领域正成为全球支付的新战场,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不愿错过这一重要机遇。近日,一家大型科技集团宣布其国际业务部门计划在香港稳定币监管新政生效后立即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该集团还将同步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市场推进合规布局。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标志着一场围绕稳定币的"巨头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 稳定币布局或开启巨额市场空间日前,一家国际银行宣布与该科技集团的国际业务部门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代币化存款和稳定币解决方案等前沿领域展开探索。这次跨国金融科技合作成为该集团稳定币布局的重要前奏。随后,该集团正式宣布将申请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牌照。集团表示,正在全球财资管理方面加速投资、拓展合作,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稳定币创新投入实际应用。此举显示该科技集团已将稳定币纳入其全球金融科技战略核心,意图以此构建覆盖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锚点"。消息公布后,相关概念股在港股市场集体上涨,其中一些股票涨幅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该集团国际业务部门2024年处理的全球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通过其区块链平台完成的。如果其中一半能向稳定币场景延展,仅在现有业务体系内,稳定币交易量的理论空间就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级别。## 科技巨头的Web3探索之路事实上,这家科技巨头对Web3的探索已经持续了近十年。2015年,该集团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小组,开始系统性研究这一前沿技术。次年,其开发的首个区块链公益应用成功上线,实现了对善款流向的全链条追踪,成为国内早期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代表案例。2018年,该集团的区块链业务完成了从"技术项目"向"平台生态"的转型,启动了合作伙伴计划,并对外开放了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2019年,该集团的区块链产品开始加速落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了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商品的原产地溯源;推出了原创图片版权保护平台;甚至打通了跨国区块链汇款网络,显示出强烈的全球化野心。2020年,该集团正式将其区块链业务升级,并宣布日均上链次数已突破1亿次。2021年,集团进入NFT领域,推出了数字收藏品。2023年,集团在香港推出了专注Web3的子品牌,面向海外市场提供合规的技术解决方案。同年,集团与一家国际银行合作,完成了基于代币化存款的企业内部支付交易测试。2024年,集团完成重组,旗下多家公司独立运营。此后,这些公司在Web3领域持续布局,尤其是在实物资产代币化(RWA)领域。2025年,集团旗下公司相继推出面向海外市场的Layer2区块链,并成为香港首个使用某银行代币化存款服务的企业客户。从底层链到合规出海,从公益场景到全球支付,这家科技巨头用一条低调却极具战略深度的路径,持续构筑自己的Web3版图。## 巨头争夺稳定币牌照随着香港启动稳定币沙盒测试并明确即将推出发牌制度,一场"巨头争牌"的竞速正在悄然上演。除了上述科技集团,多家知名企业也已加入这场竞争。去年7月,5家巨头成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包括多家科技公司、银行和电信运营商。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表示有意参与香港稳定币发行:2023年11月,一家知名区块链集团表示将联合其他机构在香港共同发行稳定币。2024年5月,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与某区块链项目达成合作,拟探索香港稳定币发行。从目前参与的机构来看,香港稳定币赛道正聚集三类力量:传统金融机构将稳定币视为代币化存款和链上账户的试验场;科技与电商巨头更侧重于将稳定币融入其生态,推动跨境支付、数字消费场景的应用落地;而Web3原生力量则试图借助香港的政策窗口打造具备竞争力的链上稳定资产。这家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不仅展现出其对全球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也昭示了支付与资金流转的新方向。随着更多巨头涌入,稳定币生态的成熟和创新,将推动全球支付体系迈入全新时代。
科技巨头抢占香港稳定币市场 全球支付新战场浮现
科技巨头争夺稳定币新战场
稳定币领域正成为全球支付的新战场,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不愿错过这一重要机遇。
近日,一家大型科技集团宣布其国际业务部门计划在香港稳定币监管新政生效后立即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该集团还将同步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市场推进合规布局。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标志着一场围绕稳定币的"巨头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
稳定币布局或开启巨额市场空间
日前,一家国际银行宣布与该科技集团的国际业务部门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代币化存款和稳定币解决方案等前沿领域展开探索。这次跨国金融科技合作成为该集团稳定币布局的重要前奏。
随后,该集团正式宣布将申请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牌照。集团表示,正在全球财资管理方面加速投资、拓展合作,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稳定币创新投入实际应用。
此举显示该科技集团已将稳定币纳入其全球金融科技战略核心,意图以此构建覆盖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锚点"。消息公布后,相关概念股在港股市场集体上涨,其中一些股票涨幅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该集团国际业务部门2024年处理的全球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通过其区块链平台完成的。如果其中一半能向稳定币场景延展,仅在现有业务体系内,稳定币交易量的理论空间就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级别。
科技巨头的Web3探索之路
事实上,这家科技巨头对Web3的探索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2015年,该集团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小组,开始系统性研究这一前沿技术。次年,其开发的首个区块链公益应用成功上线,实现了对善款流向的全链条追踪,成为国内早期区块链技术落地的代表案例。
2018年,该集团的区块链业务完成了从"技术项目"向"平台生态"的转型,启动了合作伙伴计划,并对外开放了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
2019年,该集团的区块链产品开始加速落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了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商品的原产地溯源;推出了原创图片版权保护平台;甚至打通了跨国区块链汇款网络,显示出强烈的全球化野心。
2020年,该集团正式将其区块链业务升级,并宣布日均上链次数已突破1亿次。
2021年,集团进入NFT领域,推出了数字收藏品。
2023年,集团在香港推出了专注Web3的子品牌,面向海外市场提供合规的技术解决方案。同年,集团与一家国际银行合作,完成了基于代币化存款的企业内部支付交易测试。
2024年,集团完成重组,旗下多家公司独立运营。此后,这些公司在Web3领域持续布局,尤其是在实物资产代币化(RWA)领域。
2025年,集团旗下公司相继推出面向海外市场的Layer2区块链,并成为香港首个使用某银行代币化存款服务的企业客户。
从底层链到合规出海,从公益场景到全球支付,这家科技巨头用一条低调却极具战略深度的路径,持续构筑自己的Web3版图。
巨头争夺稳定币牌照
随着香港启动稳定币沙盒测试并明确即将推出发牌制度,一场"巨头争牌"的竞速正在悄然上演。除了上述科技集团,多家知名企业也已加入这场竞争。
去年7月,5家巨头成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包括多家科技公司、银行和电信运营商。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表示有意参与香港稳定币发行:
2023年11月,一家知名区块链集团表示将联合其他机构在香港共同发行稳定币。
2024年5月,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与某区块链项目达成合作,拟探索香港稳定币发行。
从目前参与的机构来看,香港稳定币赛道正聚集三类力量:传统金融机构将稳定币视为代币化存款和链上账户的试验场;科技与电商巨头更侧重于将稳定币融入其生态,推动跨境支付、数字消费场景的应用落地;而Web3原生力量则试图借助香港的政策窗口打造具备竞争力的链上稳定资产。
这家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不仅展现出其对全球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也昭示了支付与资金流转的新方向。随着更多巨头涌入,稳定币生态的成熟和创新,将推动全球支付体系迈入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