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以太坊困局:POS机制与供需失衡引发的价格压力
以太坊的困境:三盘理论视角下的分析
近期,关于以太坊(ETH)的负面言论不断,但似乎都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尽管以太坊在技术和开发者基础方面表现优异,每轮都有挑战者出现也属正常,但为何这一轮它显得如此疲软?让我们从供需两个角度,运用三盘理论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以太坊的需求侧分析
以太坊的需求可以从原生和外部两个因素来考虑。
原生因素主要指由以太坊技术发展带来的、以ETH计价的拆分盘,从而推动对ETH的需求。历史上,我们见证了2017年的ICO热潮和2020/2021年的DeFi繁荣。按理说,本轮行情的主要叙事应该是L2和Restaking。然而,L2生态项目与主链高度重合,难以引发交易的爆炸式增长。而PointFi和Restaking本质上是锁定ETH降低流动性,而非让更多资产以ETH定价。甚至一些大型restaking项目的定价权都转移到了交易所(USDT本位),而非像上一轮的YFI、CRV、COMP那样在链上(ETH本位)。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量新资产使用ETH作为计价单位,用户就没有必要持有ETH。
另一个影响需求的原生因素是EIP1559带来的燃烧机制。ETH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结算层,大型DeFi的清算和结算都发生在主链上。但现在L2与主链功能高度重合,导致大量此类需求被分流到L2,而这些交易引起的燃烧量只有原先的一小部分,进一步削弱了对ETH的需求。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生态外需求和宏观环境。宏观上,上个周期是宽松周期,而这个周期是紧缩周期。生态外需求方面,上一轮是灰度信托,这一轮是ETF。但灰度信托是单向的,只能买入不能卖出。ETF则不同,它既可以流入也可以流出。ETF开通一个月以来,总净流出已达140.83K,绝大部分通过灰度流出。这与比特币ETF开通以来持续净流入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相当于ETH的新旧大户都在通过ETF套现。
以太坊的供给侧解析
以太坊本质上是一个经典的分红盘,无论在POW还是POS时代,主要抛压都来自新的产出。但为什么这一轮出现了问题?关键在于其产出成本结构的变化。
ETH POW时代(2022年9月15日前)
在POW时代,ETH的产出逻辑与比特币相似,由矿工挖矿产出。矿工获取ETH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如矿机投资)和增量成本(如电费、托管费等)。这些成本都是以法币计价,且大部分是不可逆的沉没成本。
这里存在一个博弈:当ETH的法币市价低于获取成本(即"关机价")时,矿工就不会出售,因为会亏本。随着每一代矿机的更新换代和挖矿竞争的加剧,总增量成本不断上升,变相抬高了ETH的地板价。
ETH POS时代(2022年9月15日后)
进入POS时代后,矿工角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验证者。获得ETH产出只需将ETH质押到验证节点即可。ETH的产出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的关键区别是:验证者虽然仍有法币成本,但理论上可以承载无限数量的ETH质押,且不存在矿机报废问题,因此单位ETH获取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质押者来说,除了机会成本外,获取ETH产出几乎没有法币成本,手续费也是币本位成本。
这意味着不再存在"关机价",质押者不会像矿工那样维持ETH价格的下限,而是可以无限挖卖提。即使我们假设质押ETH的入场均价是上一轮的平均价格,这种机制也无法不断抬高ETH的地板价。只要新增ETH数量为正,价格就会持续承压。
ETH的困境:2018年埋下的隐患
回顾2018年ICO时代末期,大量以ETH计价的ICO项目无序抛售ETH,导致价格跌至100美元以下。从拆分盘角度看,ICO时代拆分速率极高,但缺乏ETH本位的DEX用于交易套现。项目方只能同时抛售ICO代币和ETH换取USDT,最终导致ICO Beta收益骤减,机会成本高于持币,形成戴维斯双杀。
这段经历可能深深影响了以太坊社区。我们看到Vitalik和基金会不断强调路线图、主叙事和正统性,形成了一批"核心圈"开发者和VC。DeFi Summer的成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体制固化,将筹码集中到Eth Aligned的一致行动人手中,以防止无序拆分和抛压。
然而,这种做法最终演变成了"to V创业"和"清真=高估值"的现象,导致:
加上L2削弱了燃烧效应,POS带来无成本抛压,抵消了以太坊核心为防止无序抛压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困境。
从ETH的教训中得到的启示
分红盘要长期稳定,不应盲目创新。应该形成金本位计价的固定成本和增量成本,并随资产流动性的提高不断提升成本线,抬高资产价格下限。如果不确定如何操作,可以参考比特币的成本模型。
做拆分盘降低抛压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将母币变成计价资产,使持有不依赖于母币本身的涨幅,从而扩大需求端和流动性。